化湿邪,养脾胃,防暑热——梅雨时节话养生


梅雨季节,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台湾地区出现持续阴雨天气。梅雨季节的特点是湿度大、气温高。这时我们就会面临外热湿邪、内脾胃虚弱的情况。会出现“湿邪阻塞”或“湿热内阻”,表现为食欲不振、腹胀、腹泻、精神萎靡、嗜睡等。梅雨季节养生原则:祛湿、养脾胃、防中暑。

一、雨季疾病预防保健

梅雨季节,谨防心脑血管疾病。梅雨季节,空气湿度大,气压不稳定。超过35,人容易烦躁,导致血压不稳定,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显着增加。这时可以喝薄荷清心茶:新鲜薄荷100克,洗净,用温水冲泡,加入适量白糖,自然冷却后服用。具有清凉解热的作用,服用后全身感觉舒适。

雨季谨防“肠胃疾病”。梅雨季节如蒸笼,气温高、湿度大。暑湿之邪很容易阻碍脾胃之气。此时,人体阳气外泄,体表气血运行较多,导致内脏受寒,容易出现腹泻、消化不良等症状。看似正常的饮食可能会出现问题,尽量不要吃隔夜饭、生冷食物、海鲜等,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。

雨季谨防“皮肤病”。梅雨季节,是皮肤病多发的季节。此时的天气温暖湿润,是真菌繁殖的最佳环境状态。许多皮肤病的罪魁祸首就是真菌。预防皮肤真菌感染是梅雨季节的重中之重,需要做好。个人卫生习惯。例如:淋雨或涉水后,应迅速更换湿衣服,擦干身体,保持皮肤干燥;如果衣服洗后没有干,就不能穿。如有必要,可以使用空调的除湿模式或者吹风机、吹风机来适当烘干衣物。依次换鞋。可以在鞋柜等家具内放置一些除湿盒或干燥剂,进行局部除湿,保持物品干燥,避免发霉、生癣。

雨季还应小心“关节病”。梅雨季节,湿度高最容易引起风湿性疾病复发,因此不要长期居住在潮湿的地方。也可以使用空调来除湿。呆在空调房间时,要注意关节保暖,穿衣服保护关节,减少关节直接受风吹袭。冷气机。

2、梅雨季节的日常保健

户外作业人员要注意预防高温,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控制户外作业时间;室内工作者要善用空调,保持室内外适度温差,避免大量吃冷饮。关心年老体弱群众,预防中暑。梅雨季节,器皿发霉,人体四肢无力无精打采,蚊虫繁殖快,肠道细菌容易繁殖。在这种潮湿炎热的气候下,必须十分注意食物和饮用水的卫生。还可以佩戴驱蚊、清香、清爽的中药香包,陪伴你度过这个雨热季节。

梅雨季节,要注意劳逸结合。过度疲劳很容易导致湿气侵入。同时,还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。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。中医讲,脾主四肢,脾运化四肢,四肢的运动可以反哺脾胃。因此,也可以通过锻炼来健脾胃。因此,梅雨节气养生时,应注意适当运动,轻轻放松脾胃。少量为宜。

3、梅雨季节常用祛湿方法

1、中医食疗

梅雨季节饮食宜清淡易消化,减少油腻、辛辣等高脂肪、高糖、高盐食物,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,如红小豆、薏苡仁等。种子、茯苓、山药、冬瓜等。

2.中医穴位按摩、拔罐或艾灸

雨季经常按摩、拔罐或艾灸丰隆、足三里、中脘穴,可以祛湿、增强体质。

3、中药足浴

梅雨季节寒湿脾虚者,可用培兰、石菖蒲、广藿香、白术、豆蔻、草果六种中药各15克,水煎,每晚足浴一次。刺激胃经、膀胱经等足部经络,起到健脾、除湿、调经、利尿的作用。

4、锻炼

雨季时应选择清晨和傍晚进行适度运动,如八段锦等。小心不要过度。最好稍微出汗,适当补充水分。

标签:
  • 有效药材养生
  •  
  • 药材养生方法
  • 更多栏目最新
    石斛不是万能药,中药越放越有效?
    石斛不是万能药,中药越放越有
    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总是充斥着各种“生活小窍门”。比如

    推荐网购省20%-90%神器免费领!